散文
  
引文:
  
  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(禮記‧檀弓)
  
 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。公子重耳謂之曰:「子蓋,言子之志於公乎?」世子曰:「不可。君安驪姬,是我傷公之心也!」曰:「然則蓋行乎?」世子曰:「不可。君謂我欲殺君也。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?我何行如之?」
  
  使人辭於狐辭狐突曰:「申生有罪,不念伯氏之言也,以至於死;申生不敢愛其死?雖然,吾君老矣,子少,國家多難。伯氏不出而圖吾君;伯氏苟出而圖吾君,申生受賜而死!」再拜稽首,乃卒。是以為恭世子也。
  



    誰殺了世子申生

  

  

  

  雖說死有重於泰山、輕於鴻毛,但世子申生因驪姬的陷害而步上自縊一途此事,真是如此簡單?

  

  世子申生稟性純良,使晉獻公並未因偏愛驪姬而廢他世子之位,改立驪姬之子;由此可見,晉獻公是相當喜愛並欣賞他的。當申生被陷害而往新城時,他的兄弟便勸他回去向晉獻公辯解;由此點就可知,申生不僅受晉獻公所喜愛,他的兄弟以及百姓都願意相信他,顯示他深受愛戴。這些事實說明了,申生雖被冠罪,但只要提出足夠的證據與強力的理由,他不一定會被降罪,更有可能恢復清白之身。那麼他為避禍而逃離,卻又自殺,實在是畫蛇添足。

  

  但申生卻道,因一己之私使晉獻公失去驪姬而傷心乃不孝,而不願去辯解自己的清白。或許有人說他孝順或忠心,但事實真是如此?

  

  他大可以向晉獻公為驪姬求情,如此以德報怨或許能讓驪姬轉而欣賞他而不再逼害,而他的聲望也能因此而提高;雖是頗具心機的一石二鳥之計,但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不是很好嗎?還是說申生太過單純而無法料想此法?但他既然能夠顧及晉獻公的心情,想必他是個設想相當多的人。

  

  最後申生選擇自殺一途,言明自己是有罪之人,無處、無人能接納。但依他的人格與名聲來評判,相信他是被誣陷的人,應不在少數;更何況,他死了晉獻公也會因此而難過才是,此舉又來孝行之有?

  

  申生之死,恐怕另有玄機。

  

  表面上,他看起來是畏罪自殺,但他卻也不曾欺騙人道他自己真想殺害自己的父親,而清楚實情者也並非不存在;他讓人明白「申生是被害者」,他不回去辯解,他不曾表達對驪姬此等毒婦心有何想法。而這些,後來都被眾人所知,也都被記載於史書中;「驪姬之毒與申生之辜」──這就是申生所要的結果。

  

  他不逃、也不反抗,而是用自殺如此激烈的行為回應驪姬的敵意;儘管這亦是驪姬所要的,但不見得會給驪姬帶來益處。人很奇怪,經常以為「先哭的人就是對的」,而申生巧妙的利用人性此點愚鈍已對驪姬復仇;如何復仇?申生之孝忠,是千古流芳,驪姬之毒辣,是遺臭萬年。這就是為何在今日,還能聽聞此事之故。

  

  再者,申生死了,驪姬以及其共謀等人卻都還活者,甚至因晉獻公之私愛而不被降罪,豈不是讓他們在往後的日子都過著備受良心與世人的譴責中過活?而這些長久的壓迫恐怕比死還痛苦。

  

  驪姬活而苦,申生死而甘,這正是申生之死其真正用意。

  

  那麼,到底是誰殺了世子申生?此者,正是「仇恨」二字而導致這一切。因仇恨矇蔽雙眼,精心設計了「申生之死」,能言是「申生大孝自縊」嗎?在下以為,是晉獻公、驪姬以及申生同受其害的仇之殺啊!

  

  

  

    誰殺了世子申生  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aaaaa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